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22/17135 (11%)
造訪人次 : 4499224 線上人數 : 145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uTaipei
通識教育中心
本校其他單位
出版品
--通識學報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uTaipei
‧
管理
University of Taipei
>
本校其他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出版品
>
通識學報
>
Item 987654321/16613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613
題名:
數位時代全球化表演藝術實踐美學:從數位媒體探究臺灣地區快閃行動內涵
The Aesthetics of Global Performance Art in the Digital Age: An Investigation on Flash Mobs in Digital News in Taiwan
作者:
桑慧芬
貢獻者: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
關鍵詞:
快閃
;
數位媒體
;
美學
;
行為藝術
;
全球化
;
Flash mob
;
Digital media
;
Aesthetics
;
Performance art
;
Globalization
日期:
2016-12
上傳時間:
2018-08-13 10:27:0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 :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摘要:
自2003年全球首度出現「快閃」初始概念與實踐原典之後,各地多元實踐獲得許多原典變型的樣態,近年在臺灣各個生活層面也成為能見度很高的詞彙。有視於此,本文透過批判論述分析探究數位媒體文本,以傅柯系譜學方式梳理「快閃」原典中的概念與實踐要件,本文研究者從臺灣地區數位媒體報導中呈現的「快閃」樣貌,發現臺灣在地運用「快閃」的當代社會藝術表現手法。研究設計以谷歌搜尋引擎設定「快閃」為新聞關鍵字,搜尋2015全年至2016年九月國內電子媒體以「快閃」為標題的新聞報導,發現活動主體可分為各級學校與教育機構以外各種團體兩大類。教育機構使用快閃作為校內活動多為教育目的;各種社會團體運用快閃則有多元的目的與訴求。研究者以文本分析法分別探究,深入「快閃」在臺灣地區實踐的各種面貌與內涵。透過媒體文本分析發現「快閃」原典中單純展現無有主張訴求的純粹本質,在臺灣社群中被用作多元目的工具,包括「活動宣傳」、「觀點主張」、「表達關懷」、「弱勢募款」等四大類。有視於此,本文作者提出以後現代思潮之「反大論述」檢視「快閃」行為藝術,臺灣社群中的「快閃」實為藝術表象之下帶有意識形態的社會溝通管道,牽引群眾透過感官接觸義術表現進而注入特定訴求與主張。本文作者據此研究發現,指出「快閃」的藝術社會學面貌,實非大眾一般印象中的瞬時表演活動而已,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足供跨領域相關人文研究進一步探究。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學報 ,第3期,頁79-96
顯示於類別:
[出版品] 通識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205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
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