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448
|
Title: | 民族舞蹈創作的藝術本性:在遮蔽與無蔽之間 |
Authors: | 鄭仕一;蕭君玲;鄭幸洵 |
Contributors: |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 |
Keywords: | 民族舞蹈;藝術本性;遮蔽;無蔽 |
Date: | 2006-09-30 |
Issue Date: | 2017-09-12 15:38:12 (UTC+8) |
Publisher: | 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
Abstract: | 民族舞蹈是一種根基於民族文化血源的藝術,它在近代的發展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因此,在創作上面臨了極大的困境。本文從海德格的現象學理論切入,探究其藝術本性,遮蔽與無蔽是海德格現象學的基本理論,該理論強調出藝術本性就存在於遮蔽與無蔽相互轉換的機制上,海德格認為藝術的本性是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藝術作品的審美存在是在不斷地詮釋中生成的,舞蹈是透過身體動作來詮釋藝術本性的,它是變動性的存在。民族舞蹈創作時的關鍵在於創作者、作品、藝術三者之間的循環關係,三者之間是互為因果的存在關係。這表示了藝術本性是無蔽的,是變動不居的。關於詮釋民族舞蹈創作的藝術本性,從現象學無蔽的視角來看,對於作品的詮釋應將自我置入作品,再由作品自身立場出發來詮釋作品,以避免遮蔽的詮釋。 |
Relation: | 大專體育學刊,8卷3期,1-12頁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舞蹈學系] 期刊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uTaipei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