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6143
|
题名: | 不同敏捷訓練對高中柔道選手下肢動力、敏捷能力與取位速度影響之研究 |
作者: | 徐美惠;王鍵慰;王淑華 |
贡献者: | 基隆市立安樂高中體育組;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臺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 |
关键词: | 敏捷梯訓練;跳繩訓練;組合訓練 |
日期: | 2014-09 |
上传时间: | 2017-09-12 14:38:39 (UTC+8) |
摘要: | 目的:主要在探討不同敏捷訓練對下肢動力、敏捷能力與取位速度的影響情形。方法:以11名高中柔道選手(6位女生、5位男生)為受試者,平均年齡為16.3 ± 0.61歲,身高為160.2 ± 3.2公分,體重為60.1 ± 3.25公斤,運動經驗為2.2 ± 0.85年。受試者共接受3個不同週期的敏捷訓練,分別為敏捷梯訓練、跳繩訓練及敏捷梯與跳繩組合訓練,並在訓練前與各週期訓練後,分別檢測下肢動力、敏捷能力與取位速度。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各項檢測參數之差異情形,若達顯著差異水準,則以LSD法進行事後比較,統計顯著水準定為α = .05。結果:一、下肢動力的檢測結果發現敏捷梯與跳繩組合訓練的訓練效果顯著高於跳繩訓練及敏捷梯訓練(35.94 ± 4.23公分vs. 33.75 ± 4.11公分及31.83 ± 3.75公分,p < .001)。二、敏捷能力檢測結果也發現敏捷梯與跳繩組合訓練的訓練效果顯著優於跳繩及敏捷梯訓練(2.82 ± 0.16秒vs. 2.89 ± 0.16秒及3.06 ± 0.21秒,p < .001)。三、取位速度檢測結果則發現敏捷梯與跳繩組合訓練的訓練效果顯著優於敏捷梯及跳繩訓練(8.35 ± 0.38秒vs. 8.65 ± 0.41秒及9.00 ± 0.69秒,p < .001)。結論:敏捷梯與跳繩組合的敏捷訓練,對增進下肢動力、敏捷能力與取位速度的效果最好,除能提高快速轉變方向的能力與重心的穩定能力,也能提高連續攻擊的速度。 |
關聯: | 運動健康科學,35期,頁75-86 |
显示于类别: | [陸上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