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847
|
Title: | 蕨類隱藏版綠色孢子之調查研究(3/3) |
Authors: | 曾梅慧 |
Contributors: | 臺北市立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 |
Date: | 2015 |
Issue Date: | 2017-07-25 09:17:18 (UTC+8) |
Publisher: | 臺北市:科技部 |
Abstract: | 台灣地區為蕨類分佈熱點,涵蓋了 85%的蕨類科別,被學者視為亞洲地區蕨類的重要 聚合點。然而台灣的原生蕨類面臨生育地破碎化、惡化、商業採集、病原及入侵種、 氣候變遷等威脅,造成族群數量急遽減少,甚至發生地區性滅絕現象。蕨類植物主要 藉由孢子繁殖,適合建立種源中心。蕨類孢子的形態與活力相關,蕨類孢子傳統上被 歸類成綠色孢子或非綠色孢子。含有葉綠素的綠色孢子,在採收後壽命僅能維持數天 或數月之久;而占大多數的蕨類熟孢子為褐色、黃色或是黑色,通稱為非綠色孢子, 其在一般環境下壽命可維持數月或多年之久。然而,Sundue 等人於2011 年發表第三種 的孢子,稱之為cryptochlorophyllous spores (隱藏版綠色孢子),他們利用螢光顯微鏡觀 察,發現非綠色孢子在藍光激發下,發出紅色螢光,顯示這些會發出紅色螢光的孢子 內含有葉綠素,提出將孢子二分法可能並不如先前所認為的足以將蕨類孢子做合理之 分類。分辨哪些物種為隱藏版綠色孢子,是管理蕨類孢子庫必要建立的資料。本計畫 將有系統對蕨類孢子庫的孢子進行分析其吸收光譜與螢光光譜,以區分蕨類孢子為綠 色孢子,隱藏版孢子或非綠色孢子,此資料建立將與各種蕨類之親源關係與棲地類型, 進行研究調查,並探討這三類孢子的壽命長短、萌發時間。 |
Relation: | 研究期間:民10408~10507,計畫編號:NSC102-2313-B-845-001-MY3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hemistry] Research Project
|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uTaipei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