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42743      線上人數 : 10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University of Taipei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15620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620


    題名: 對方永泉〈靈性可教嗎?〉一文之回應─兼論靈性與靈性 教育
    作者: 林京霈
    貢獻者: 新竹市中山國中
    關鍵詞: 關懷;靈性;靈性教育;靈性真理;超越性
    日期: 2015-08
    上傳時間: 2017-05-23 19:29:24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等
    摘要: 近幾年中西方教育界對靈性愈益關注,於是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與討論也愈益豐碩。研究討論之所以豐富,與靈性概念的抽象與複雜極有相關。本文即藉由方永泉〈靈性可教嗎?—生命教育中的靈性教學問題〉一文中的若干論點,於討論之際,提出關於靈性與靈性教育的一些想法與建議。首先,本文發展脈絡主軸奠基於對靈性與超越性之關係的肯定,此亦為本文與方文的主要差異。故於第一部分即說明,作為人類內在較高自我之靈性若恢復與超越性的連結,有助於提升靈性、轉化自我並達到自我認同改變,由此吾人能從較高角度思考生命意義與圓滿,此為靈性教育之目的。其次,由於方文中以美德與道德來思考靈性知識及其可教性,是以本文試圖論述靈性發展與真理的關係為其與美德與道德的最大分別。接著,借C. Taylor的分析指出,當代重視以返回自身的本真途徑探索靈性真理,而與具深層內涵之宗教或哲學思想脈絡的對話,對獲取更深入的洞見亦具有相當重要性。最後,有鑑於方文提出以「關懷」作為靈性教學模式,作者指出以超越性作為動力,並於看見真實實在中以無我的狀態實踐關懷,能使個體在追求真善美過程中揚昇自我靈性。
    關聯: 市北教育學刊,第51期,頁27-48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