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92607      線上人數 : 6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209


    題名: 孫詒讓〈白虎通義考〉辨
    作者: 周德良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關鍵詞: 孫詒讓;白虎通義考;白虎通;漢代經學;白虎觀會議
    日期: 2014-12
    上傳時間: 2016-01-20 15:15:5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摘要: 東漢建初四年(79),章帝下詔太常、將,及至諸生、諸儒會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此事跡史稱「白虎觀會議」;而白虎觀會議之卷帙文獻,則有:「白虎通」、「白虎通義」、「白虎通德論」,以及「白虎議奏」、「白虎奏議」等諸多名稱。清代學者分析、比對白虎觀會議事跡與《白虎通》卷帙之關係時,動輒以「正名」方式,解決存在於事跡與卷帙間之若干問題;莊述祖〈白虎通義考〉是典型與濫觴,而孫詒讓〈白虎通義考〉,則是繼莊述祖之後,踵事增華,變本加厲之同名表代作。

    孫詒讓〈白虎通義考〉發見二項重要證據:其一,是莊述祖考證蔡邕之時,即有百餘篇之「白虎議奏」,大於現行四十三篇《白虎通》,故兩者必不相同;其二,是《漢書.藝文志》收錄西漢石渠閣會議之文獻目錄,有「專論一經」與「雜議《五經》」之體例,白虎觀會議既有意師法石渠閣議,則會議資料亦應有如是成果。孫詒讓因此主張:東漢白虎觀會議之資料文獻《白虎通》,乃是「白虎議奏」中之「《五經》雜議」,其餘「專論一經」皆已亡佚。

    本文以孫詒讓〈白虎通義考〉為研究對象,論述層次有三:首先略述孫詒讓研究《白虎通》之著作領域,其次分析與歸納孫詒讓考證成果與主張,最後商榷孫詒讓考證《白虎通》之有效性與合理性。
    關聯: 儒學研究論叢,第六輯,p.63-82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