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50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446/17084 (14%)
造訪人次 : 3240478      線上人數 : 11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098


    題名: 包天笑與民初「教育小說」概念的建構──以「日文中譯」為視角的考察
    作者: 陳宏淑
    關鍵詞: 教育小說;包天笑;葉聖陶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015-12-10 20:05:24 (UTC+8)
    摘要: 晚清時期豐富的西方小說翻譯至中國,眾多文人志士投入翻譯小說的行列,
    不僅將小說從原本文學系統中的邊緣移至中心,也引進了許多中國文學過去沒有的
    文類,教育小說便為其一。包天笑是當時譯介教育小說的重要譯家,他翻譯了許多
    教育小說,隨著教育期刊的發行,此新文類在中國逐漸形成。然而,他的教育小說
    大多是從日文小說翻譯而成,因此他對題材的選擇,翻案或翻譯的手法,文類的命
    名等等,受到日本教育小說的影響可想而知。本研究比對了包天笑的譯文與其源文,
    觀察包天笑在此影響下如何建構出民初教育小說的兩個重要概念:完美的教師形象
    與濃厚的教育思想。包天笑藉由將教師角色悲情化,塑造典型的完美聖人,再藉人
    物之口,傳達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教師這種特殊對象為主體,且透過其品德言行
    教化大眾,這類傾向使源自日本而在中國形成的教育小說,有別於西方源自德國
    Bildungsroman 的教育成長小說。而這種以教師形象或學校生活為描寫主軸的特質,
    也明顯體現在民國之後葉聖陶的教育小說中。本研究發現,葉聖陶的長篇教育小說
    《倪煥之》與包天笑翻譯的《馨兒就學記》及《埋石棄石記》有不少相似之處,這
    些相似之處指出了這類教育小說概念的延續,也點出這種文類譯介至中國後的衍
    變。
    關聯: 翻譯學研究集刊,16期,頁1-15
    顯示於類別:[英語教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