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Everyday Life and 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一
書中,英國文化研究學者海莫爾(Ben Highmore)曾以「垃圾美學」(trash aesthetics)一詞形
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唯物歷史論以及獨特的歷史書寫方式。本文嘗試以班雅明所提
出的垃圾美學觀來探討洛依(Arundhati Roy)的小說《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
本文強調洛依的《微物之神》主要是以一對異卵雙胞胎的童年敘事鋪織南印度複雜交織的後
殖民史。透過班雅明的唯物歷史論點,包括他處理歷史書寫時關於歷史、拾荒與辯證圖像等
觀點,文章檢視小說中關於童年、日常事物與歷史的關連,討論小說的童年敘事如何經由「在
場」與「不在」,「現在」與「過去」,「歷史」與「記憶」的辯證關係,書寫南印度後殖民社
會多重、瑣碎的另類歷史。論文首先闡釋班雅明的垃圾美學(trash aesthetics),特別是日常生
活中過時廢棄物與歷史書寫的關係。接著,討論洛依如何在《微物之神》的童年敘事中闡釋
班雅明所提出的辯證圖像(dialectic image),經由常遭成人忽略的廢棄物和兒童玩具召喚歷史、
彰顯廢棄物的歷史辯證性。本文主張《微物之神》的童年敘事是宏大歷史裡個人記憶累積與
感情壓抑的所在,而廢棄物與過時廢棄玩具的敘寫,展現了時間與物質之間微妙的辯證,屯積了置疑、鬆動社會階級的動能,也透露了日常生活的另類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