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46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600/17059 (21%)
造访人次 : 429716      在线人数 : 6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463


    题名: 地震與地表破壞--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紀實
    Earthquake and Surface Destruction: An Example of Chi-Chi Earthquake
    作者: 許民陽
    贡献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关键词: 地震
    地表破壞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
    日期: 2000-06-01
    上传时间: 2009-07-09 15:23:59 (UTC+8)
    摘要: 地震是動態的地球內營力不斷活動的最佳例證,地球的板塊邊界由於板塊間的活動使岩層產生變形,終至斷裂錯移,釋放變形時的應力而產生地震,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聚合邊界上,兩板塊每年相對移動的聚合速率高達每年7-8公分,使臺灣島不斷抬升、褶皺與斷裂,產生無數的活斷層。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就是車籠埔斷層與雙冬-大茅埔斷層再次激烈活動所致。此次地震的地震規模達7.3,相當於三十-四十顆廣島級核子彈的威力,數個地震測站測得高達980gal以上的震度,已超過一個重力加速度單位(G)。沿車籠埔斷層也產生此起卓蘭南至桶頭長達105公里的地表破裂與錯移,最大垂直錯移量高達7-8公尺,已打破以往紀錄。
    此次強震也使得震度最大地區與沿車籠埔斷層線兩側產生嚴重的地表破壞與地物破壞,最顯著者有下列數項:1.地表破裂與錯動;2.河床變位;3.地表變形;4.地層液化、噴沙與下陷;5.橋樑破壞;6.道路損壞;7.山崩與地裂;8.建築物破壞。
    關聯: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第十九期
    p.26-43
    显示于类别:[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