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32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50265      線上人數 : 5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3238


    題名: 小民懷土:清代臺灣農民意識的變與不變
    作者: 李淑珍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關鍵詞: 清代臺灣;農民性格;自然狀態;早期農業;儒教化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5-04-16 19:38:44 (UTC+8)
    摘要: 和傳統中國農民的樸厚、保守相比,早年來臺閩粵移民顯得躁動、冒進。這個傾向源於早期臺灣農業經濟性質,也與清庭對臺統治消極有關。就前者而言,拓荒事業激發了「拼搏精神」,外銷取向鼓勵了「趨利心態」,而早期土地膏腴、錢淹腳目,則使社會滋生「浮華氣息」。就後者而言,由於國家權力不彰,社會自發秩序亦未形成,也使得早期臺灣接近霍布斯所謂「自然狀態」,人人互相為敵,生命大起大落。直到十九世紀,農業經濟榮景不再,農村社會也逐漸「儒教化」,農民性格才逐漸變得「淳厚」。這一方面是由於「貴賤有別」的等級秩序建立,原本流動性高、經常躐等踰制的農民,開始受到傳統中國「四民社會」的外在規範;另一方面,仕紳階級以儒釋道合一的宗教作為媒介,傳佈儒家「敬天如命」的價值觀,也轉化了農民的內在意識。
    關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2009史地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主辦,2009-10-29
    顯示於類別:[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