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958
|
题名: | 朱厝崙歷史變遷與地名考證 |
作者: | 康鴻裕 |
贡献者: |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
关键词: | 瑠公圳;霧裡薛圳;朱崙里;大加蚋;周厝崙 |
日期: | 2013-12 |
上传时间: | 2015-01-07 10:33:18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
摘要: | 西元1775年至1795年(清乾隆年間)因瑠公圳組合「霧裡薛圳支流」穿過其間,而開墾為本研究之「朱厝崙庄」,沿圳而下有大灣(大安)、上埤頭庄(埤頭里)、下埤頭庄(大佳),隸屬於淡水廳大加蚋堡。當然,在漢人尚未進入臺北盆地拓墾以前,朱厝崙及其附近應該都是最早的臺北人,臺灣原住民部落,即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活動場域,而周圍也確實有一些文獻上可見的平埔聚落,如奇武卒社、塔塔攸社、錫口社等。 本文研究是現今台北市中山區朱崙里和力行里的古地名「朱厝崙」,分歷史沿革和地名考證兩部分探討。第一部分歷史沿革分三期:(一)清領時期(1895年以前):屬臺北縣大加蚋堡。(二)日治時期(1895至1945年):明治30年(1897年)改屬臺北縣辦務署;明治34年(1901年)屬臺北廳;明治42年(1909年)屬臺北廳直轄大龍峒區大加蚋堡;大正9年(1920年)屬臺北州臺北市;昭和18年(1943年)臺灣人居住為主的朱厝崙、中庄子、上埤頭合併為中園區。(三)二戰後時期:民國34年以後(1945年後)隸屬於台北市中山區,而名稱改為朱崙里至今。第二部份地名考證是分析文史與圖史,再加上古文書地契,和清領時期地方廟宇的位置及名稱。驗證朱厝崙和周厝崙的歷史關係。 |
關聯: |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第12期,p.92-114 |
显示于类别: | [出版品] 北市大社教學報(第12期-)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