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936
|
题名: | 《文心雕龍》「物感」說與「興」義之辨 |
作者: | 黃偉倫 |
关键词: | 文心雕龍;物感;興義;感物起情;比較思維;Wen Xin Diao Long;Wu Gan;Xing;Gan Wu Qi Qing;Comparative thinking |
日期: | 2012-12 |
上传时间: | 2014-12-26 10:19:38 (UTC+8) |
摘要: | 茲就一個觀念史的角度來看,《文心雕龍》不僅具有總結齊梁以前文學創作經驗的 意義,在「物感」論史上,更可說是集六朝以前「物感」論述之大成,並由此奠定了 「物感」的理論取向及基本範型;而就「興」義而言,「興」義從先秦時期的「讀者感 發志意」之義,到東漢時期的結合作者本意與語言符碼的「託喻」之義,再到六朝的 「作者感物起情」與「作品興象」之義,也是到了這個階段才被賦予了與「創作發生」 相關聯的內蘊,由於論域的重疊與質性的相近,遂使得二者之間具有著豐富的可對比 性意義和價值可供探討。因此,本文之作即在針對《文心雕龍》中同樣涉及創作發生 論域的「物感」說及「興」義進行比較分析,意欲通過對兩者理論內涵及其特性的分 析論述,然後在一「比較思維」的方法論意義底下,藉由「理論的歷史起點、問題意 識、理論定位、主客關係」等判準,簡別雙方的特性與異同,希冀能通過對比以豁顯 其差異,藉由差異以表徵其特質,以獲致對二者相關理論屬性的貞定以及更全面的深 入瞭解,並藉此表徵《文心雕龍》在「物感」及「興」義發展進程中的特殊意義和價 值定位。 |
關聯: | 北市大語文學報,9期,頁23-43 |
显示于类别: | [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
大小 | 格式 | 浏览次数 |
9-2.pdf | 1443Kb | Adobe PDF | 3253 | 检视/开启 |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