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297
|
题名: | 近十年學校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角色轉變---以北市一所國小為例 |
作者: | 楊雅婷;簡良平 |
贡献者: |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暨碩博士班 |
日期: | 2008 |
上传时间: | 2014-06-13 18:15:16 (UTC+8) |
摘要: | 本研究旨以歷史研究的方法,透過文件分析、訪談以及觀察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並以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探討國內近年學校課程改革發展歷程的教師角色轉變。學校課程改革的方向往往隨著學校課程政策的演變而有變動。因此,研究者將學校課程改革時期區分為課程標準時期(民國70-87年間)、課程標準與課程暫行綱要並行時期(民國88-89年)、及課程綱要正式實施時期(民國91-96年)。研究結果如下:(1)課程標準時期的學校課程改革:民國70年創校至民國87年間的學校課程發展,皆是中央及地方教育單位頒訂課程政策,交付學校單位來實施。學校教師參與學校課程呈現停滯、零產出的狀態,也沒有參與學校課程發展的權力,僅是擔任教科書執行者的角色。(2)課程標準與課程暫行綱要並行時期的學校課程改革:民國88-89年間個案學校開始試辦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被賦予自主決定課程發展的權力,自此課程決定權由中央/地方教育單位擴散至學校單位。學校教師也經由被動地研習及參與課程發展委員會,嘗試理解課程改革,發展零星的主題式活動課程。(3)課程綱要正式實施時期的學校課程改革:民國90-96年進入課程綱要正式實施時期。學校教師透過被動研習及主動進修,擴展自身學校課程改革的概念,轉變角色為「課程決定者」、「課程設計者」、及「課程實施者」。 |
關聯: | 2008教育發展與革新的沈思---哲學與歷史的觀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教育學會、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中國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辦,2008-11-29 |
显示于类别: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