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313/17059 (19%)
造访人次 : 542853      在线人数 : 4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187


    题名: 前腳足背屈角度變化對C艇划槳表現之影響
    作者: 潘亮安;劉強;劉德智
    关键词: 輕艇;划槳距離;下肢關節角度;肌肉活性;Canoe;Stroke distance;Lower extremity angle;Muscle activity
    日期: 2008-06
    上传时间: 2014-06-05 16:30:21 (UTC+8)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前腳掌在不同足背屈角度下對C艇選手下肢關節角度變化、關節活動度、划槳距離及划槳作用力之影響,並比較前腳的脛前肌、腓腸肌、股直肌、股二頭肌肌肉活性之差異。受試對象為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水上運動學系C艇專長的五名選手,隨機分別以前腳平踏0°、足背屈5°、10°、15°、20°等五種角度進行15秒鐘全力衝刺划槳;以motion analysis system(100Hz)擷取前腳下肢的踝、膝、髖關節的活動角度,將張力計裝置測功儀上收集划槳的動力輸出,並利用Biovision表面肌電儀(1,000Hz)收集前腳下肢肌群的肌肉活性。結果顯示雖然划槳距離不會因為足背屈的角度變大而減短,但前腳腳踏板為20°時有較大的踝與膝關節的活動範圍;10°時有較大的划槳力量峰值;脛前肌、腓腸肌與股二頭肌在前腳踏板角度小時有較大的肌肉活性,股四頭肌則是在前腳踏板角度大時有較大的肌肉活性。因此,本研究認為C艇選手划槳時,前腳應將原有的平踏0°改為約10°-20°,以改變下肢關節活動度與肌群收縮模式,進而促使較佳的划槳表現。
    關聯: 大專體育學刊,10卷2期,頁107-116
    显示于类别:[水上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