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17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914/17082 (11%)
Visitors : 3924434      Online Users : 9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1738


    Title: 社區本位環境行動課程建構之研究(I)
    Authors: 高翠霞;蔡崇建
    Contributors: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暨碩博士班
    Keywords: 社區本位;環境課程;環境行動
    Date: 2005
    Issue Date: 2014-05-09 20:16:44 (UTC+8)
    Publisher: 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Abstract: 本研究採納社會重建主義取向,認同教育是社會重建的工具,環境教育若要擔負起社會變遷的使命,它的規劃與實施就必須配合著社會的脈動,甚至領導社會關懷、行動以及保護這個常民生活與生存的體系。而其最好的策略就是透過「環境行動」課程將社區生活經驗、社區資源轉化為學習內容。本研究將從環境教育教學的角度,社區本位(community-based)的觀點,擬探討都會型、偏遠地區或原住民部落等不同社區型態環境教育課程建構,將社會情境、環境轉化為教材,以呼應現代主流思潮與教育理想。 本研究過程分三階段進行。研究過程中採多元的研究方法,第一階段利用田野調查法、焦點團體座談法、問卷調查法等蒐集所需資料。第二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建構環境行動課程,並輔以觀察法進行教學觀察;並在課程發展前辦理「環境教育工作坊」研習活動等。第三階段則強調社區「環境行動」的課程評鑑,以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為主。研究中並發展「社區環境知覺量表」、「社區環境品質評估」和「教室觀察量表」等多種工具以利資料蒐集,達成研究目的。 總言之,本研究主旨乃在探究不同社區型態環境行動取向課程建構模式與課程發展之策略徑路。欲達成之目的有三: 一、論析社區本位環境行動課程之概念及理論建構。 二、比較不同型態社區(都會區與偏遠地區或原住民部落)可行的環境行動課程發展歷程及相關策略徑路。 三、學校實施社會重建取向的環境行動課程的綜合成效評鑑。評鑑研究可行的課程發展模式及其策略徑路,作為未來台灣不同型態社區學校實施環境行動課程的參考。 研究者最終目標,乃希望未來每一國人對社區環境具有豐富情感,有環境美學環境倫理情操,具備公民參與素養與負責任的環境行為。也期許環境教育「全球思考,在地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的理念能落實。
    Relation: 研究期間:民9408~9507,計畫編號:NSC94-2511-S133-001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search Project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uTaipei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