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46312      線上人數 : 9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799


    題名: 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
    作者: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梅瑤芳;謝雅惠;張雲龍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關鍵詞: 優良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教師生涯;教學經驗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3-12-11 14:43:58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摘要: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包括:
    (一)分析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歷程與教學經驗之理論。
    (二)探究優秀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歷程與教學經驗之具體作為。
    探究工具為「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與教學經驗訪談大綱」,採半結構式訪談15為中小學優良教師,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
    (一)在職前培育階段,受訪教師受到家人與老師影響較大;大學或師範院校的課程是擔任教師之能基礎,社團經驗則對日後的教職工作有所助益。
    (二)在導入階段,受訪的中小學優良教師多半靠自行摸索、自助的方式來求生存。初任教師所遭遇的困難如:教學成效無法掌握、未熟悉班級經營、人際關係、行政工作的負擔、進修管道與資源稀少等。其因應困難策略為;請教資深教師、同儕諮詢、觀察其他教師等。
    (三)在能力建立階段,受訪教師在初任教職之後,感到個人能力不足、學校環境、學生因素,而積極參與進修研習。成長方式主要是參加縣市研習、研究所、學分班、或是自行閱讀等。
    (四)在熱切與成長階段,受訪中小學優良教師個人建立起專長能力之後,多數能因內在動機、同儕相互鼓勵或學生表現,維持熱忱、持續進修精進。
    (五)調適階段,對受訪教師而言,並不明顯。
    (六)生涯穩定停滯階段,對受訪教師而言,亦不明顯。
    (七)在生涯低落階段,屆退前的受訪教師提及士氣低落的原因包括:個人健康、佳婷、教改因素、政府對退休福利的規定等。不過,仍有不少受訪教師依舊保持高度服務意願,同時也希望傳承教學經驗給後進教師。
    (八)在生涯結束階段,受訪教師未來生涯規劃與期許可分成:擔任志工、從事休閒活動、學習才藝、講演、著作等。
    二、中小學優良教師教學經驗具體作為
    (一)在人生觀、教學理念上,受訪教師多數抱持「積極樂觀」、「負責」、「做該做的事」等人生觀;教學理念為「把舞台給學生,盡量去發掘學生的優點」、「公平、正義地面對每一個孩子」等;在理想的教學藍圖方面,其共通點是「快樂」與「和諧」的教與學、親師生的三方合作等。
    (二)受訪教師在建立其教學知能、培養學科專長方式有:參與縣市的研習、閱讀媒體刊物、至研究所或學分班進修,或請教專家、同儕交流。
    (三)受訪教師多半能因應學生個別差異與教學目標,既行課程規劃。
    (四)受訪教師準備課程與呈現教學作法,多數共通點有三:1.充分規劃課程、準備教材;2.運用多樣教學策略或媒體;3.運用多元評量,回饋修正教學。
    (五)在班級經營方面,多數受訪教師認為由於學生年齡(年級)不同,其作法有些為差異,不過在目標上幾乎是一致的,也就是任教班級應該:「有秩序」、「守規矩」,擁有良好的學習氣氛。
    (六)多數教師認為建立和諧的親師關係是有必要,且積極為之,關係建立的方式包括:親師懇談、電話、家庭訪問、聯絡簿、班級通訊等。
    (七)多數教師透過「測驗與評量」、「同儕回饋」、「學生課堂反應」、「自我反省」、「學生問卷」、「家長回饋」等,進行課程評鑑與獲得教學回饋。
    (八)多數受訪教師認為應與教師同儕形成夥辦關係,在教學上宜有專業對話的對象,能與同事相互協助,讓教學不再是獨自進行的工作。
    (九)受訪教師多半都能結合家長人力資源融入教學;而家長的人力投入則需要老師的邀請、鼓勵與規劃。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國民中小學、教師個人提出建議。
    關聯: 研究期間:民9505
    顯示於類別:[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